創業板上的國有股比例
⑴ 創業板股權問題
2013年創業其實賺錢不難,看你賺錢的途徑了
現在動漫店中的DIY個性製作專區很不錯
變色杯,魔術杯,馬克杯都是DIY的傑作
大家可以動手製作自己喜歡的各種物品
而且動漫店在我國很多城市都還沒有建立
很適合年輕人哦~~
⑵ 創業板 公開發行的股份上下限比例是多少
另外兩個缺口也有回補的要求同時上周行情運行的最大特徵就是每天都有盤中3次以上的大幅跳水,只是源於連續尾盤啟動大權重拉升,因此依然保持連陽格局,但實際上板塊間的背離,個股與指數的極端分化,已經非常明顯了,從周二開始普漲格局結束,分化加劇,漲跌比控制在1:1左右,到周五已經是漲少跌多的格局了,所以防範指數和個股風險是本周的重中之重。
⑶ 創業板對無形資產占凈資產比例是如何規定的
沒有對此作出特別規定,只要求遵守《公司法》的相關規定即可。《公司法》規定全體股東的貨幣出資金額不得低於公司注冊資本的30%,理論上,無形資產占凈資產的比例已可以達到70%。這一方面是借鑒海外大多數創業板對無形資產佔比無要求的經驗,另一方面也是考慮到創業板企業大多是高新技術企業,以科技成果入股的情況比較普遍,無形資產佔比差異較大。但是,對無形資產佔比較高的創業企業,在發行審核時將予以重點關注。
⑷ 創業板的漲停板是多少
1、創業板的漲停板的限制比例為10%。
2、創業板證券實行價格漲跌幅限制,漲跌幅限制比例為10%。漲跌幅的價格計算公式為:
漲跌幅限制價格=(1±漲跌幅比例)×前一交易日收盤價(計算結果四捨五入至人民幣0.01元)。
證券上市首日不設漲跌幅限制。
3、創業板,又稱二板市場(Second-board Market)即第二股票交易市場,是與主板市場(Main-Board Market)不同的一類證券市場,專為暫時無法在主板上市的創業型企業、中小企業和高科技產業企業等需要進行融資和發展的企業提供融資途徑和成長空間的證券交易市場,是對主板市場的重要補充,在資本市場有著重要的位置。在中國的創業板的市場代碼是300開頭的。
⑸ 急~~~創業板上市公司流通股比例為什麼用銳思資料庫查全是100%
同花順 F10
⑹ 創業板的流通股與非流通股比例
這個沒有比例 規定是最少的拿出10%做流通 可以靈活一下
⑺ 創業板:創業板上市門檻是多少
根據《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發行人申請股票在深圳證券交易所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股票已公開發行;
(二)公司股本總額不少於3000萬元;
(三)公開發行的股份達到公司股份總數的 25%以上;公司股本總額超過四億元的,公開發行股份的比例為 10%以上;
(四)公司股東人數不少於 200 人;
(五)公司最近三年無重大違法行為,財務會計報告無虛假記載;
(六)深圳證券交易所要求的其他條件。
上市公司申請可轉換公司債券在深圳交易所所上市,應當符合下列條件:
(一)可轉換公司債券的期限為一年以上;
(二)可轉換公司債券實際發行額不少於 5000 萬元;
(三)申請可轉換公司債券上市時仍符合法定的公司債券發行條件。
參考資料:《深圳證券交易所創業板股票上市規則》
⑻ 怎麼查詢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流通股比例
你好!
1、創業板上市公司的流通股分為:限售流通A股和流通A股,已是全流通A股。
2、股票軟體按F10內可查看。
⑼ 請問我國上市公司的股本結構中流通股和非流通股的比例
你好,關注你的這個問題,需要了解一下我們國家股票市場歷史上發生的一件事,就是股權分置改革。我們國家在2005年左右,進行過一次股權分置改革,簡而言之,這是一個將非流通股全部轉化成為流通過的一次歷史性改革。
改革之前,我們國家將股票明確劃分為流通股及非流通股,情況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大致一是國有股是非流通,原因是國有資產管制較為嚴格,禁止流通;二是上世紀90年代形成的內部職工股、法人股是非流通,這部分由於當時國有轉民營的規定亂,執行方法更亂,所以造成了眾多產權不清的情形,因此禁止流通。而公司上市新發行的股票則可以流通,但取得成本較高。
改革之後,我們國家將消滅非流通股,情況也很復雜,不過簡單而言,就是非流通股股東向流通股股東補償現金、股票或其他承諾的形式,補足流通股股東高成本取得股票的價差。補償之後,全部非流通股轉變為流通股。截止目前,應該沒有幾家上市公司還未完成股權分置改革了。
那麼我們再看一下你的問題,你所研究的文章肯定有一部分是2005-2007年以前的,那麼那個時候,非流通股問題確實非常多,非流通股的存在使得股權不能同股同權,其中,國有股不能流通,而且國有股佔比一般較高,所以國有控股人在給公司作出決策時不會考慮流通股希望股票上漲的意願,只為完成國家利稅任務考慮,直接導致公司治理結構出現問題,所以當時的很多研究是圍繞這一問題展開的。其次,非流通股佔比如果較小,那麼問題也沒有這么尖銳,而實際情況是90年代上市的公司一般都是國有企業,即使現在民營了,當年也基本都是國有企業,因為民營企業當時拿不到上市指標。所以國有非流通股一股獨大,成為當時公司治理結構的另一大問題,也被當時的研究者所熱捧。
現在,雖然不存在非流通股了,但是這個詞仍頻繁出現,因為現在上市的企業存在限售的股份,比如實際控制人、控股股東所持股份在上市後36個月不能轉讓,這部分股份還叫流通股,但是限售,一大部分人就會籠統地稱其為非流通股,比如市面上流行的「大小非」,這個「非」,指的就是非流通的意思,但事實上,他們都應該被稱為流通股,只不過是限售流通股。
概念說完了,我認為你的論文不應該再去研究流通與非流通的問題,因為這個問題已經隨著股權分置改革的完成而逝去了,隨著時間的推移,這個問題將會被更多人遺忘。目前的股權結構研究更多集中於控股股東持股比例、家族性等的研究方面,我更推薦你多看一些2007甚至2009年以後的新論文,這對你理清和整理股權結構的熱點問題及主要思潮會比較有幫助。如果你對限售有興趣,我能給你的提示就是,你可以考慮一下限售條件對公司核心領導層變動的影響問題,這倒比較新穎。比如……由於限售條件的存在,創業板首先出現了高管上市半年後離職的情況等等,這類問題是目前困擾上市公司股權結構的一個比較難解決的問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