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外創業板新聞
㈠ 創業板IPO需重點關注的問題
1、高成長性;
2、是否符合國家產業政策。如果不符合產業政策,盈利能力再強也很難過發審會;
3、產權清晰;
4、獨立性。重點關注同業競爭、關聯交易、供應商和銷售商過度集中。
5、主業突出
6、其他我暫時沒想到的內容。
總之,要求很多,想上市不是想像的那麼簡單,要不賣燒餅的都上市了。
㈡ 境外創業板塊市場(如納斯達克等)比較
綜觀全球眾多的創業板 市場 ,如美國NASDAQ、英國AIM、加拿大VSE、韓國KOSDAQ、新加坡SESDHQ、台灣OTC、香港等地區的創業板 市場 ,他們的運作無論成功與否,也無論前景樂觀與否,都給中國內地的創業板市場以豐富的經驗和教訓。使 我們 可以站在一個較高的起點上 發展 「創業板市場」。
就此, 我們 以中外幾個主要地區的創業板市場規則進行比較 分析 。
一、以成長型 公司 為目標的市場
對籌備中的國內創業板市場,以什麼類型的 企業 作為擬上市的對象,是以中小型國有 企業 、民營企業為主,還是可以包括大中型國有企業、甚至中外合資企業或外商獨資企業都能上創業板,我們認為「創業板更重企業素質」本身已經作了明確的回答,成長型的科技類 公司 是創業板上市公司的主要對象。這一點,在世界各地的創業板市場都得到突出體現。
在NASDAQ市場,1999年上市的新股中,計算機軟體與服務業兩大行業所佔比例達到55%,計算機硬體、電子通訊、生物醫葯等行業占據市場主導地位。據統計,計算機行業的市值占整個市場市值的42.74%,具絕對規模優勢;電子通訊行業緊隨其後,占總市值的17.7%。
在台灣OTC市場,至1998年11月止,資訊電子業上櫃公司58家,占上櫃總數的49%,有包括證券、機械電子、鋼鐵、保險等16類行業的公司上櫃。
在香港創業板市場,28家高科技公司占上市公司總數的70%多,這個比例很高,
㈢ 美國的納斯達克是創業板市場的典型,什麼是創業板市場
創業板市場(Growth Enterprise Market,GEM) 是指專門協助高成長的新興創新公司特別是高科技公司籌資並進行資本運作的市場,有的也稱為二板市場、另類股票市場、增長型股票市場等。創業板市場是一個高風險的市場,因此更加註重公司的信息披露。
創業板市場,是多層次資本市場的重要組成部分。有的也稱為二板市場、另類股票市場、增長型股票市場等。
建議參考網路,鏈接:http://ke..com/link?url=-5yBXcHsZMgzYbI--CkQwBtMu5-mlMfyYAiqgitKq
㈣ 世界各地的創業板都有哪些
科斯達克將企業劃分為四種類型:風險企業、非風險企業、共同基金和國外企業,分別適用不同的上 市標准。風險企業的上市標准比非風險企業低,國外企業申請在科斯達克上市,除必須滿足非風險企業的標准外,還要符合以下條件:不少於300000單位的股 票必須通過首次公開發行的方式在韓國境內出售,小股東人數最少為100名,股份轉讓不受限制。 香港創業板:香港創業板是香港聯合交易所於1999年第四季推出的一個新股票市場。該創業板的使命,是為有發展潛質的企業提供一個籌集資金的渠道,以協助它們發展及擴張其業務。 新加坡創業板:新加坡早在1987年就建立了SESDAQ市場(新加坡股票交易所自動報價市場),其設立的目的就是使那些具有良好發展前景的新加坡中小型公司 能籌集資金以支持其業務之擴展 加拿大創業板:加拿大創業板於1999年11月由溫哥華證券交易所和亞伯塔證券交易所合並而成,後來被多倫多證交所收購,成為其旗下的創業板市場。門檻較低,是加拿大創業板最大的特點。企業不需有一定年限的歷史記錄和業績,只要有一個好的管理團隊和具有競爭力的項目就行。 英國AIM市場 :20世紀70年代前,英國長期堅持推行中小企業淘汰政策。1973年後,英國開始改變這種錯誤政策;轉而積極扶持中小企業的發展。80年代,英國相繼出 台了11項有關中小企業的法案,來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 日本創業板:佳斯達克(JASDAQ)市場是日本最大的創業板市場,也是迄今發展最成功的創業板。 佳斯達克市場成立於1998年,是日本模仿美國納斯達克市場在OTC市場基礎上建立的。建立之初主要是面對日本國內的風險企業和一些高科技企業。2004年12月,日本佳斯達克升為證券交易所。 韓國Kosdaq:韓國 Kosdaq成立於1996年7月,是在已有的場外交易市場上發展起來的,它的目的是為知識密集型、創造高附加值的高科技新興公司以及小企業融資,同時也為尋求高風險、高預期回報的投資者提供新的投資工具。
㈤ 股票 創業板 華裔兄弟
首日上市的股票和除權的股票,交易或恢復交易第一天都不限制漲跌停價格,以便讓市場定位出其合理的價格。
但國內的股市,你也知道,就那麼回事,不健康不說,機制也不健全,單邊的股市,大盤一跌,都賠錢,不爆炒怎麼賺錢?還tm謹防,防個p啊..
所謂不限制漲跌停,還不是給人家臨時停牌了?有種別停啊, 要麼就別說不限制漲跌幅,zjh制定的游戲規則的像放p一樣,無恥透了...
不好意思,有點激動...
㈥ 美國股市有創業板和中小板嗎
您好
您的問題是一個比較有針對性的問題,我給您具體的說明一下吧
第一、美國的經濟情況和我們不一樣,股票市場的情況也有很大的區別,當然美國的股票市場更加的完善一些,美國股市裡有類似與我們的版塊,也就是納斯達克指數,在納斯達克上市的就是你說的中小型企業。
第二、我國的中小板和創業板也是有區別的,我國的中小板的概念是最近兩年連續盈利,最近兩年凈利潤累計超過1000萬元,且持續增長的一些小型的企業,可以是個人,也可以是國營企業。
第三、創業板也是一些小型企業,但是這類企業只能出現在創業板這個范疇,這是因為中小板的企業在主板市場上市,也就是說中小板的上市條件與主板相同,創業板上市條件相對較低,風險也比較大。
希望我的回答你可以明白,另外你也可以參考一下網路經驗的專家文章,應該對你有一定的幫助,http://jingyan..com/article/363872ecd53c406e4ba16fda.html,希望我回答你可以滿意,祝你投資順利,謝謝!
㈦ 美國創業板就是納斯達克么
應該是小型市場是創業板。
上市標准有三點:
標准一:
(1)股東權益達1500萬美元;
(2)最近一個財政年度或者最近3年中的兩年中擁有100萬美元的稅前收入;
(3)110萬的公眾持股量;
(4)公眾持股的價值達800萬美元;
(5)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6)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7)3個做市商;
(8)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標准二:
(1)股東權益達3000萬美元;
(2)110萬股公眾持股;
(3)公眾持股的市場價值達1800萬美元;
(4)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5)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6)3個做市商;
(7)兩年的營運歷史;
(8)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標准三:
(1)市場總值為7500萬美元;或者,資產總額達及收益總額達分別達7500萬美元;
(2)110萬的公眾持股量;
(3)公眾持股的市場價值至少達到2000萬美元;
(4)每股買價至少為5美元;
(5)至少有400個持100股以上的股東;
(6)4個做市商;
(7)須滿足公司治理要求。
企業想在納斯達克上市,需符合以下三個條件及一個原則:
先決條件
經營生化、生技、醫葯、科技〈硬體、軟體、半導體、網路及通訊設備〉、加盟、製造及零售連鎖服務等公司,經濟活躍期滿一年以上,且具有高成長性、高發展潛力者。
消極條件
有形資產凈值在美金五百萬元以上,或最近一年稅前凈利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最近三年其中兩年稅前收入在美金七十五萬元以上,或公司資本市值(Market Capitalization) 在美金五千萬元以上。
積極條件
SEC及 NASDR審查通過後,需有300人以上的公眾持股(NON-IPO得在國外設立控股公司,原始股東並須超過300人)才能掛牌,所謂的公眾持股依美國證管會手冊(SEC Manual)指出,公眾持股人之持有股數需要在整股以上,而美國的整股即為基本流通單位100股。
誠信原則
納斯達克流行一句俚語:「Any company can be listed, but time will tell the tale.」(任何公司都能上市,但時間會證明一切)。意思是說,只要申請的公司秉持誠信原則,掛牌上市是遲早的事,但時間與誠信將會決定一切。
參見網路:http://ke..com/view/6240.htm?fr=ala0
㈧ 創業板股票無一入圍MSCI,創業板被外資拋棄了嗎
創業板股票無一入圍MSCI,著名財經評論家皮海洲認為原因有以下幾點:
目前創業板的平均市盈率達到45倍以上,甚至高於走了9年牛市的納斯達克33倍左右的市盈率水平。這自然讓境外機構不敢將其列入投資標的之中。
不僅如此,在選擇MSCI成份股的過程中,流通市值是MSCI考核的一個重要指標。而作為創業板公司來說,由於流通盤偏小的原因,在這方面本來就不具備優勢。加上去年股市二八行情造成的藍籌股一路上漲、中小創股票一路下跌的格局,這就使得創業板股票在流通市值方面更加沒有優勢可言。畢竟不少創業板股票在去年的二八行情中甚至創出了歷史的新低。在這種背景下,MSCI以流通市值作為重要的考核指標,這樣創業板股票難以入選MSCI成份股也就並不令人奇怪了。
此外,創業板股票整體缺席新一屆MSCI成份股,也確實暴露出創業板所面臨的一個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創業板缺少真正高成長的標桿性企業。目前創業板上市公司超過700家,雖然這700家公司中並不缺少好的企業,但那種高成長的標桿性企業,在創業板中卻並不多見,如此一來,投資者買不買創業板股票都無所謂。這樣,MSCI成份股中有沒有創業板公司股票同樣也就無所謂了。像納斯達克有微軟、蘋果、英特爾、戴爾、思科以及Facebook(臉書)這樣的巨頭企業,因此,誰也不敢輕視納斯達克,但創業板就缺少這樣的巨頭企業,於是在MSCI面前也就變得可有可無了。這個問題確實是創業板需要引起重視的一個問題。
當然,創業板被MSCI所拋棄並不意味著被外資拋棄,實際上,創業板中一些好的公司仍然還是外資投資的標的。如今年一季度,在QFII持股市值增長最快的前十家公司中,就有兩家公司是創業板公司,它們分別是泰格醫葯 聚光科技。
不僅如此,MSCI對創業板的拋棄也只是一種暫時的拋棄,在未來的日子裡,隨著A股納入MSCI的比重逐漸提高,會有越來越多的A股納入MSCI,屆時也將會有越來越多的創業板公司股票被納入到MSCI成份股當中。(資料來自網路網頁鏈接)
㈨ 海外創業板市場存在哪些問題
海外創業板市場存在的問題主要包括:
(1)上市資源問題。
數據顯示,目前在47個創業板市場中,成立時間超過6年而上市公司數量不足100家的創業板市場就有11個,包括冰島、南非、土耳其、
巴西、波蘭、菲律賓等地的創業板。這些國家要麼經濟總量有限,創新動力不足,中小企業數量不多,其中高成長性企業的數量更少;要麼資本市場發展多年,本土已經沒有多少上市資源可供挖掘。基於此,在日益復雜和激烈的創業板競爭格局中,如何採取有效的營銷策略和產品創新,吸引更多的上市資源,成為當前各創業板市場發展面臨的首要問題。
(2)市場規模問題。
理論和實踐均表明,當證券市場容量沒有達到一定規模時,其收入無法彌補成本支出,從而無法形成規模效應,市場的長期運作將變得艱難。例如依斯達克的關閉,新加坡西斯達克的更名等。
(3)市場監管問題。
創業板市場主要面向各類中小企業,尤其是處於早期階段的高成長性創業企業。具體而言,目前不少創業板市場為了爭奪上市資源而降低發行標准,如果對上市企業審核不嚴的話,極易導致大量僅僅依靠包裝或概念炒作而缺少實質性業務的企業進入市場,從而加大創業企業自身的風險並影響投資者對市場的信心。一個典型的例子就是原德國新市場所謂的「明星企業」——德國遠程通訊技術公司近4年的營業額有80%以上是虛構的,這一假賬丑聞嚴重挫傷了投資者對德國新市場的信心。目前,如何在保持上市公司整體質量與防範創業企業自身風險之間找一個平衡點,就成了關系創業板市場監管的重點問題。
希望我們的回答能對您有所幫助。
北京市道可特律師事務所
㈩ 最近創業板很火,美國有微軟。中國媒體預言 中國會有很多微軟的。試問不同政體對其影響力的大小.
創業板市場的推出為主板市場高科技上市公司提供了新的機遇。主板市場的上市公司直接進入創業板市場的可能性似乎不大,但由於主板市場中的許多上市公司都存在將其部分業務或子公司分拆上市的可能性,因此可以極大地提高公司總體的價值水平,從而為主板市場帶來許多新的投資機會。此外,由於主板市場中具有相當一部分已經比較成熟的科技企業,他們中許多與科技板市場上市企業類似的個股也有望在其示範作用下得到價值的再次挖掘。創業板市場為主板上市公司提供了戰略意義上的發展機會。上市公司將所屬的子公司或項目公司在高科技板上市,在不失控股權的前提下,可以按持股比例享有被投資企業的凈利潤分成。擁有創業板公司的主板上市公司,更可以拓寬融資的渠道,加強籌集資金的靈活性,從而有利於形成全方位的資本市場通道。創業板市場的設立,既能扶持一大批具有發展潛力的中小企業,又能對主板上市公司進行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培育新的利潤增長點發揮積極的作用。如果創業板市場受到過分追捧,對主板市場的沖擊也在所難免。投資者短線投機的心態過於濃烈,而長線投資的意識尚待強化。我國證券市場在推出可轉換債券、證券投資基金和老基金重組時,可以看到市場上的非理性氛圍還相當濃厚。我們一旦推出高新技術板,一定會受到眾多投資者的熱烈追捧,這樣一來對主板市場的沖擊也就再所難免。在短期供求關系及概念支持下,創業板市場上的股票價格可能有較大的上漲空間,這將吸引相當一部分資金從主板流向創業板市場。如果創業板市場不設漲跌停板限制,再考慮到創業板上市公司股本規模普遍較小,而且可供炒作的題材豐富,股價的活躍性和波動性必將大於主板股價,這也將吸引進一大批投機性資金,因而短期內可能從主板市場抽走相當數量的資金。當然,資金並非僅僅只是在存量上調整主板和創業板之間的分配,只要資金面保持增量供應,創業板對主板資金的負面影響將會被控制在一定幅度內,主板市場也有自身的優勢,比如風險性要低於創業板。主板市場上現有的高科技概念股票的定價將受到影響。 創業板市場對兩個市場股價的影響 兩個市場的股價走勢在一定程度上將是一致的,不管是主板市場,還是創業板市場,兩者所依託的宏觀背景是相同的,政治局勢、經濟形勢以及經濟政策等宏觀因素的變動最終都將反映在兩個市場的股價變動中。兩個市場中任何一個市場的波動都有可能引發另外一個市場的連鎖反映。當然兩個市場的走勢也將呈現相當大的差異,市場股價的變動還取決於每一個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動,上市公司的股價變動又取決於其微觀企業層面狀況的變化。由於創業板與主板市場所涵蓋的上市公司的產業歸屬與產品市場不同,相應地,投資者也會對兩個市場的上市公司業績及其股價寄予不同的預期,因而其股價變動也會有相當大的差別。主板市場中屬於高科技產業的個股走勢將向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股價靠攏。在主板市場中已有一定數量的高科技上市公司,一些傳統產業中的上市公司也有可能通過資產置換而加入到高科技產業中來。此類上市公司由於產業屬性與創業板市場中的上市公司較為相近,企業經營所面對的小環境也與創業板企業相一致,因此,投資者可能會傾向於用同一個價值標准與模型來衡量它們,並更多地將兩者進行橫向比較與評估。在此基礎上,兩者的股價走勢就有可能趨於一致。創業板市場與主板市場的競爭突出體現在對於上市公司和市場資金的爭奪上。在創業板市場建立之後,主板市場就面臨著來自於創業板市場的競爭,面臨著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分流。潛在的擬上市公司會選擇創業板市場,那些已在主板市場上市的高科技企業也有可能通過分拆或下設子公司間接到高新技術板上市,一些傳統產業中的上市公司可能通過培植高科技業務並將與該項業務有關的資產轉而申請到創業板上市,從而使得其具有成長潛力的核心業務實際體現在了創業板市場的股價中。上市公司素質的高低又在很大程度上決定著投資者的資金流向,投資者將更多地關注創業板市場的走向,增加對創業板市場的投資。而創業板股價的走高反過來又會推動上市公司資本擴張,並吸引更多的高科技企業加入到創業板市場中去,從而實現創業板上市公司與投資者的雙贏局面。創業板市場良性循環的實現對主板市場而言,可能意味著增量資金的絕對或相對減少,意味著上市公司預期成長潛力的相對下降,從而對其股價產生相對不利的影響。 創業板市場可能會放大投資風險。創業板市場的風險比主板市場要大,這主要來自於以下幾個方面:首先,創業板市場的上市企業主要是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中小企業本身發展就不確定,而且高新技術在帶來高收益的同時,必然伴隨著高風險,是典型意義上的風險投資。創業板市場的上市條件會明顯放鬆,主要是放鬆其盈利要求,這本來是充分考慮到創業板市場上市企業的特點,但必須看到目前的主板市場審核標准高,上市條件嚴,仍然不少企業上市後不久業績就滑坡,甚至有些企業在上市前採取人為包裝、虛構利潤等違法行為,給投資者帶來很大的損失。在條件放鬆的情況下,有些企業會人為虛構高科技含量,上市後才暴露,對市場的影響也難以估量。雖然創業板市場上市企業股票發行實施主承銷商保薦責任制度,但目前券商的整體管理水平比較低,中介機構獨立性還是比較弱,這些都可能會帶來潛在的投資風險。創業板市場的建立將在一定程度上加大兩個市場的波動。由於創業板市場的上市公司選擇標准與主板市場完全不同,主板市場注重上市公司的資本規模與現有業績水平,而創業板市場更注重上市公司的未來發展,對其靜態的盈利能力與資本規模並不作要求或不做過多的要求,從而使得創業板上市公司在具有潛在成長前景的同時,其未來狀況也具有更大的不確定性,這種不確定性反映在市場上就會造成股價的劇烈波動,從而有可能造成創業板走勢的大起大落,這種走勢特點也會或多或少影響到主板市場,從而加劇了證券市場的整體波動風險。 創業板市場對投資者提出更高的要求由於不可避免地存在信息的不對稱,對創業板市場的市場監管難度較大,由於申請上市的中小公司處於成長期且不確定性很大,因而對這些公司的投資風險也就相當地高,這就對投資者本身的素質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求投資者能對創業板市場上市公司的經營能力和潛力進行自行評估,並有一定的風險承受能力。監管機構不會提出投資潛力或風險程度的任何建議,也會對投資者的投資利弊作出判斷,即創業板市場堅持和強調「買者自負」原則,當然創業板市場會要求上市公司提供明顯的風險警告,以此提高投資者的風險意識。 創業板市場將引發市場投資理念、思路和操作上的變化。如果說主板市場主要以市盈率為定價原則,那麼創業板市場就特殊得多,對創業板上市企業發展前景的預期將是今後投資創業板市場的主要依據,而與高收益相伴的往往是高風險,這樣將對投資者的專業水平提出更高要求,不僅要及時准確把握信息,更要掌握高超的風險規避技巧。設立創業板市場,有利於激發市場活力,重新塑造新的投資理念,對大牛市行情起推波助瀾的作用。一大批高新技術企業加盟證券市場,其誘人的發展前景和巨大的增長潛力,必將拓展投資者的想像空間,激發市場活力。以業績和市盈率作為投資原則的原有投資理念將會受到一定的沖擊,取而代之的是以成長性為核心的新的投資理念,投資理念將會產生革命性的變化。 證券市場能否取得持續的發展,主要要看這個市場能不能吸引優秀的企業來上市,從而吸引更多的投資者來投資。高科技企業具有良好的發展前景和增長潛力,應該成為創業板市場爭取的重點,但一些非高科技企業也有著良好發展前景和巨大增長潛力的,如果把這些企業排除在外,則市場對投資者的吸引力就會受到很大的影響。改變科技板的提法,並進而對創業板市場進行重新定位,就可以增強創業板市場的包容性,進一步擴大市場范圍,從而可以滿足不同層次和不同類型投資者的投資需要。即將開設的創業板市場的提法和重新定位,將有利於這一市場健康成長和發展。 創業板市場有助於證券市場資源配置功能的實現 目前我國證券市場資源配置的功能還沒有充分發揮,突出表現為市場資金的流向並未與整個社會的資源配置要求相吻合,從屬高科技產業的上市公司與其他上市公司相比,在股價及後續融資能力方面並沒有明顯的優勢,一些處於夕陽產業、業績大幅滑坡的上市公司其市值與市盈率仍然居高不下。創業板市場不僅拓展了中小企業的融資渠道,還將凸現高科技產業及其相關企業在整個證券市場中的地位,引導市場投資者更大程度地關注中小高科技企業並對之寄予更濃厚的投資興趣。 創業板市場將推進我國證券市場的市場化進程 我國證券監管部門的高層領導多次強調,推動中國證券市場的發展,需要加強監管,使之走向規范,進一步實行市場化,凡是市場能夠起正常作用的,就要讓市場來決定。我國證券市場十多年以來的實踐也證明,政府直接干預過多是證券市場滋生一系列問題的源頭所在。當前,減少政府對證券發行的直接干預,提高企業上市的透明度,推動證券發行的市場化進程,是一個不可逆轉的趨勢,證監會也為此做了大量的工作。創業板市場的開設可以為我國證券市場盡快與國際慣例接軌,推進市場化進程提供一個很好的契機。 創業板市場將推進我國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 目前,滬深證券交易所正在緊鑼密鼓地籌備創業板市場,以適應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中小企業迅猛發展的需要,推動科技成果產業化進程。目前國內高新技術企業上市融資的條件基本與其他行業內的企業相同,但高新技術企業在發展初期普遍具有規模較小、盈利不穩定、急需資金投入的特點。由於主板市場的進入門檻對這些企業而言相對較高,間接融資的信用等級又偏低,因而資金問題一直困擾和阻礙著中小高新技術企業的發展。創業板市場門檻的降低將使中小高新技術企業能夠從證券市場獲得直接融資。首先,可以改變在間接融資條件下主要由銀行承擔投資高科技項目風險,卻無法獲得除貸款利息外的相應收益的狀況,建立一種「風險共擔、收益共享」的投融資體制,進而增強金融系統的抗風險能力。其次,創業板市場為風險資本提供了退出套現機制,可以吸引更多的風險資本投資於高新技術的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的基本特徵是高投入、高風險、高回報、快節奏,這不是銀行投資、政府補貼所能支持的,必須培育民間資本投資,促進風險投資多元化。第三,部分中小企業成功上市後,其創建者獲得的高額創業利潤和社會聲譽,將激勵更多的人從事創業活動,促進人才、資金等社會資源配置到高新技術領域。特別是高新技術中小企業上市後,將接受來自市場管理層超過主板市場的嚴格監管,這有利於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建立規范、透明的運作機制,降低企業經營風險。 我國中小企業資源相當豐富,有一大批具有發展潛力且成長性頗佳的中小企業,大力拓展直接融資渠道,積極推薦中小企業,特別是高新技術中小企業在創業板市場上市,以證券市場推動中小企業的發展。已上市的高科技公司不僅可以通過增資擴股來擴大自身的規模,而且可以積極探索分拆子公司等金融創新,充分利用創業板市場,實現主板上市公司和創業板上市公司協調互動、共同發展的效應。 創業板市場將率先與國際證券市場接軌 證券市場要為生命力很強的新經濟創造良好的市場環境,雖然對新經濟的闡釋目前還見仁見智,然而,信息化和全球化已成為「新經濟」的實質是公認的。我國證券市場大部分還沒有開放,但已經正在加入經濟全球化的過程。中國即將加入WTO,也給中國證券市場帶來挑戰和機遇。因此,減少政府幹預,強化市場機制,增加市場層次,是中國證券市場為新經濟創造良好市場環境的題中應有之義。我國證券市場本身需要在市場化進程中得到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作為新興市場,創業板市場將在一定程度上擔負起制度創新的角色,而傳統市場雖然在制度設計方面有諸多的缺陷,但基於現實環境的束縛,其制度的改革將是漸進的。 建立創業板市場有助於提升我國資本市場的國際競爭地位。資本市場的全球化是全球經濟一體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從全球資本市場的資金流向來看,包括NAS DAQ在內的全球新興市場正成為全球資金追逐的一個焦點,高科技企業所蘊含的巨大成長潛力成為支撐新興市場不斷壯大的內在動力。我國資本市場對外開放將逐步展開,主板市場的開放步伐可能會相對慢一些,而創業板市場將率先與國際市場接軌。